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政协委员:大学生就业 向下看机会多
作者:武汉SEO闵涛  文章来源:敏韬网  点击数1455  更新时间:2010/3/11 19:13:53  文章录入:mintao  责任编辑:mintao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再精贵,我们就像是市场上按堆论价的‘大白菜’。”许多求职不顺的大学生这样感叹。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大学生们更迫切地想捧上一个牢靠的“饭碗”。然而,“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的矛盾并不仅仅是就业岗位紧缺造成的,高高在上的就业目标令他们错过一个个“不起眼”的就业机会。大学生就业应该放下大学生面子。近日,一些省政协委员们对大学生就业进行调研后提出建议: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向“下”看。

    从“天之骄子”到“天之焦子”

    在1999年国家受到确立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之前,高等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几乎不存在就业问题;1999年以后,高等教育发展提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1%,快速提高到2009年的23.2%,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我省高等学校毕业生也由1998年的2.62万人,快速提高到2009年的21.5万人,11年间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21.0%,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逐年凸显。

    “高不成,低不就”,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加入了待业大军。安徽省政协社科界别委员们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他们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适龄人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已很普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化”进入大众化的新阶段,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也就逐渐普通化了。但是,不少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过去的“精英化”阶段,不愿到城乡基层企事业单位的普通工作岗位就职,而这些基层单位却正是需要人才的地方。

    安徽省政协民进界别提出,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时,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自身都是“责任单位”,应该各司其职,多方采取有效措施。委员们建议,宏观上政府应当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鼓励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尝试自主创业;高校应当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辅导;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调整就业预期,用人单位也要消除性别、学历、经验等偏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向下看,就业机会多

    许多大学生想不通:辛辛苦苦考大学,毕业了还要回农村、下基层?许多家长不理解:好不容易供孩子读完大学,干嘛让他去下面受罪?“不一定非得在大城市、大公司、坐办公室、搞管理才是好工作,我觉得到基层是个好选择。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时全说。

    时全,安徽农业大学2006届园艺专业本科生,2006年9月,他被聘为凤阳县府城镇大王府村担任村委会名誉科技副主任。进村后,时全等4个大学生村官立即开展村情调研,发现大王府村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时全想在大王府村发展蔬菜种植,但村民们却认为蔬菜种植投资成本高,还有技术和市场风险,没有一家愿意种。劝是劝不动的,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时全他们决定自己先搞示范,用成果说话。当年年底,4个大学生村官建起了12亩标准大棚,他们种植的圣女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收益非常可观。在时全的带动下,村里81户村民都种上了蔬菜。短短一年里,大王府村的蔬菜种植面积从0亩发展到了270余亩,新建钢管大棚620座,大王府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大王府”牌蔬菜也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跟时全一样,选择扎根基层锻炼自己。截至8月底,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8.53%,实现就业人数19万人。其中,到基层就业11.8万人,同比增加近1万人,增幅达8.4%。“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会给这些地区注入新鲜的血液,增添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同时,大学生下基层,自身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锻炼,为将来的成人成才成功夯实基础。”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省政协委员於忠祥认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大人才战略。为此,他呼吁针对基层和老少边远地区制定就业倾斜政策,加大投入,从根本上解决下基层大学生的未来和待遇问题。

    俯下身,创业天地宽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毕业生已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大学生应该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普通劳动者’,先就业,再择业。”全国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建议大学生们自觉地将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目标向下”,主动面向城乡基层就业,到民营中小企业就业。“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变‘被动待业’为‘自主创业’,在解决自我发展问题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鼓励大学生创业,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的创业扶持政策,如放宽了创业领域,降低了注册资本,在贷款、税收方面给予优惠等。我省一些高校还进行了创业培训模式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等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举办创业培训班等,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创业指导和大力扶持。

    铜陵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张跃强今年7月一毕业就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月薪三千多。正当同学们羡慕不已时,张跃强却辞职了。靠着一股闯劲,张跃强毅然选择了创业之路。在芜湖大学生创业园,张跃强注册成立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不管结果成功与否,我都要试一下!即便是创业失败,我也是‘赚’的,因为,在基层创业的这段经历就是我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张跃强说。与张跃强有着一样想法,也在芜湖大学生创业园落户的已有近10个大学生“老板”。“在我们这样的公司,没有老板和员工之分,大家绑在一起打拼,我们是一个团队。”所谓“老板”,更要努力工作,创业阶段的艰辛其实他们比谁都清楚。“大学生一无经验二无资金,创业难度可想而之。他们的企业几乎不可能与社会上的企业站在一起竞争。我建议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以扶持大学生创业。让他们在创业园中创业,在孵化器中成长,先扶上马,再送一程,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就业创业真正落在实处。”芜湖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总经理,市政协委员周治俭建议。 

相关链接:

大学生就业创业五见解

2009年江苏无锡大学生就业率:96.17%

201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六成学生不满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

2010年大学生就业呈现出五种趋势

更多资讯: 大学频道 大学就业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