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礼仪文化|冠礼与笄礼|古代成年礼仪
作者:武汉SEO闵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385  更新时间:2007/9/11 22:18:0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远古氏族社会时代,曾流行过一种“成丁礼”。氏族中的未成年者,可以不参加生产、狩猎活动,也不必参加战争,氏族对他们有哺育和保护的责任。但在他们到达成人的年龄后,氏族则要用各种方式测验其体质与生产、战争技能,以确定其能否取得氏族正式成员的资格。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丁礼在绝大多数地区都消失了,而中国的儒家看到了它的合理内核,将它加工改造为“冠礼”,作为人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仪礼》有《士冠礼》一篇,详细记载士之子举行冠礼的详细仪节。《礼记》有《冠义》一篇,说解冠礼的含义。

孔夫子七十二贤人中,有一个名叫子路(前542-前480)的人,本是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鲁国人。子路仅比孔子小九岁,却跟随了孔子40年,是孔子的忠实信徒。孔子曾评论子路学问不错但不够精深,勇气有余但智谋不足,是个治理政事的人才。子路身高力大,平时喜欢把公鸡毛插在帽子上,威风十足,孔子外出游说时,多由子路负责警卫工作。有一次,子路同别人打仗,他身负重伤,帽缨被砍断,在这危急时刻,却仍然记得老师平时讲的冠礼,口中念道:君子死,冠不免。就在他正帽时,被敌人砍成了肉酱。孔子听到子路的死讯,失声大哭,从此以后再也不吃肉酱了。子路之死,初看起来,未免显得迂阔,做到了守礼而死,过细一想,它说明古人是怎样重视冠礼的。

冠礼是古代成年礼仪,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礼记·曲礼上》说:二十曰弱,冠。”“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冠义》说,冠礼是成人之道也将责成人礼焉也,要《礼记》按照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四个方面礼的规范加以约束,使一名男青年成为具有孝、悌、忠、顺完美品德的人。与男子冠礼相对,古代女子的成年礼名笄礼

 

  一、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